根據相關規定,證監會于日前修訂了《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規定》(以下簡稱《計算標準》),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具體來看,對證券公司開展做市、資產管理、參與公募REITs等業務的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予以優化;強化分類監管,拓展優質證券公司資本空間;根據業務風險特征和期限匹配性,合理完善計算標準,細化不同期限資產的所需穩定資金,進一步提高風險控制指標的科學性,夯實內控合規基礎。
發揮風險控制指標的“指揮棒”作用
證監會表示,結合當前證券行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對《計算標準》進行了修訂,進一步發揮風險控制指標的“指揮棒”作用。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促進功能發揮,突出服務實體經濟主責主業。對證券公司開展做市、資產管理、參與公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業務的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予以優化,進一步引導證券公司在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發力,充分發揮長期價值投資、服務實體經濟融資、服務居民財富管理、活躍資本市場等作用。
二是強化分類監管,拓展優質證券公司資本空間。適當調整連續三年分類評價居前的證券公司的風險資本準備調整系數和表內外資產總額折算系數,推動試點內部模型法等風險計量高級方法,支持合規穩健的優質證券公司適度拓展資本空間,提升資本使用效率,做優做強。
三是突出風險管理,切實提升風控指標的有效性。根據業務風險特征和期限匹配性,合理完善計算標準,細化不同期限資產的所需穩定資金,進一步提高風險控制指標的科學性。對場外衍生品等適當提高計量標準,加強監管力度,提高監管有效性,維護市場穩健運行。
提升行業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據介紹,近年來,證監會不斷健全以凈資本和流動性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督促證券公司落實全面風險管理要求,夯實內控合規基礎。
具體來看,2020年1月證監會修訂發布現行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以來,經過三年多的實踐,證券行業抗風險能力穩步提升,風險覆蓋率、資本杠桿率、流動性覆蓋率、凈穩定資金率四項核心風險控制指標長期維持在監管標準的1.5-2.5倍水平,行業持續穩健發展,沒有發生重大風險事件。風險控制指標體系在提升證券公司風險管理水平,增強行業抵御風險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證監會表示,本次修訂旨在促進功能發揮,引導證券公司優化業務結構和資產配置,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管理的力度。扶優限劣、分類監管,適當拓展優質證券公司資本空間,提升資本使用效率,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市場穩定的壓艙石。(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