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改革開放大潮下,你留下了哪些足跡?第15屆山東財經風云榜“十大最具成長力品牌”上榜企業山東星之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之誠”)用一片濕性敷料,回答了發展之問:始建于2014年,用了近10年時間,領跑國內濕性敷料細分賽道。
“從貼牌到自創品牌,從自創品牌到聚焦濕性敷料細分領域,改革開放后‘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星之誠也分享到了時代和行業的紅利。”在星之誠董事長邵星之心中,改革開放是民企創業的熱流奔涌和創新的熱血澎湃。
從貼牌生產
到領跑細分賽道
2023年收官之際,星之誠二期生產車間邁出了向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數字化轉型,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新機遇。”邵星之表示,星之誠二期工程生產車間按照目前行業的高標準建設,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為未來企業向更高的發展目標做準備。“星之誠將全面實現產業信息化、生產智能化、管理數字化。目前公司的生產運營正按照預定計劃開展。”

星之誠的數智化之旅,是魯企創新驅動、推動數智化轉型的一個縮影。
民營企業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
回看發展之路,星之誠一直在“創新”。
今年8月,星之誠發布了繼2017年自創品牌的第二個五年規劃,其中的關鍵詞也是“創新”。
“2014年公司成立之初,走的是‘貼牌’路線,3年之后我們開始自創品牌。用了近10年時間,我們初步實現了在濕性敷料領域的布局。”邵星之說,目前公司研發的產品有藻酸鹽系列、水膠體系列、水凝膠系列、膠原蛋白系列等。濕性敷料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傷口的修復能力,促進創面愈合,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
今年7月22日,星之誠舉辦了新品發布會,以豐富的產品結構、縝密的產品體系、創新的發展理念,獲得了行業好評。
“創新之路沒有終點,擁抱變化是應對變化的最優方式。”邵星之表示,星之誠將把脈市場,與用戶需求同頻共振,以更快的產品迭代和更強的研發能力,領軍濕性愈合敷料市場。


(圖片說明:2023年7月22日,星之誠舉辦了新品發布會)
醫用敷料是用以覆蓋傷口,控制傷口感染,加速傷口愈合的醫用材料。我國主要的醫用敷料類型為傳統敷料,一般由棉花、軟麻布和亞麻布加工而成,此類敷料只用于保持傷口干燥,對創面的愈合無明顯作用。相對傳統敷料,新型現代敷料的研發基于“濕性傷口愈合理論”,可促進壞死組織、痂皮的軟化、溶解、清除,營造適度濕潤、微酸、低氧或無氧及接近于體溫的傷口溫度的微環境,具有減輕換藥痛苦、縮短愈合時間、減少換藥次數,降低綜合治療成本、降低傷口感染率和提高患者舒適度等優點。
從全球醫用敷料市場規模來看,2022年全球傷口敷料市場規模為137億美元,其中高端敷料占比54.47%,市場規模為74.6億美元。濕性敷料的終端場景在醫院、專科診所、家庭保健等,2022年全球醫院端傷口敷料占比到了45.21%。國內市場來看,2021年中國醫用敷料行業市場規模達到92.3億元。
各種高端敷料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慢性傷口愈合的難題。我國高端敷料市場起步晚,目前醫用敷料市場中高端敷料占比不超過20%,且市場份額主要被海外敷料巨頭所占據,對行業企業而言,其中掩映著發展的良機。
星之誠創業之初,恰逢我國“大健康”產業整體市場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消費者更注重健康、養生、科技以及高品質生活。在這個背景下,星之誠滿足了特殊消費群體的新需求。”邵星之說。
《2023中國健康產業白皮書》數據顯示,從2023年到2028年,大健康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0.30%,預計2026年將達到16.12萬億元。
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星之誠亦將不斷加大創新和研發力度。邵星之介紹,第二個“五年規劃”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階段,公司制定了“一心兩翼”的發展目標,即以傷口護理領域為核心,一方面順應日益嚴重的老齡化趨勢向養老產業發展,一方面向響應山東省打造“美妝山東”的號召進軍醫美市場。
“與此同時,立足生物高新技術企業主業,不斷加大科研創新投入力度,持續推動產品升級迭代,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生活需求,為人類大健康事業貢獻全新解決方案。”他說。
全三維數字化
打造核心競爭力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企業的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星之誠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布局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構建企業新的發展格局。

12月初,德國一考察團來到星之誠進行業務洽談交流。這不是德國考察團第一次到訪星之誠。
今年9月初,德國漢諾威貿促局駐中國首席代表葉鑫杰、德國科隆大學神經生理研究所所長等相關人士對星之誠進行了先期考察;9月23日,2023年第七屆中德(歐)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大會期間,嘉賓也組團到訪星之誠。我們看到,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在星之誠緊密對接。

邵星之介紹,面對經濟復蘇和貨物貿易規模不斷增長的趨勢,星之誠抓住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其中,“引進來”是采取技術入股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的產品和技術,并進一步優化升級,形成創新產品,銷往國內市場;“走出去”指通過國外的人力資源,在當地設立海外辦事處,同時積極注冊產品和辦理相關的國際認證,讓濟南產品暢銷海外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山東近3年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近1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今年前10月,山東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首次超過五成。這一年,亦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獲批兩周年,兩年時間,濟南“北起”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產業配套等逐步完善,唱響攜河北跨的起步強音。
星之誠位于起步區功能布局的濟南臨空經濟區,這一地標,讓企業承載了更高的發展使命和更寬的躍升視野。
截至目前,星之誠與美國、德國、瑞士、日本、比利時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百余家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有多款產品通過了歐盟認證。
在改革開放45周年的歷程里,經濟大省山東,是躍動的符號。一場創造性、引領性變革,其實一直在山東縱深推進。
2022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這是黨中央提出“雙碳”戰略以來,全國第一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戰略布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國發文件賦予山東的重大戰略使命,為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開辟了廣闊空間。
2023年1月3日,山東省政府發布《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山東“一群兩心三圈”戰略布局下,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邁上更高臺階,打造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作為山東高精特新企業,星之誠謀劃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展現實力。
邵星之介紹,星之誠將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制造改造步伐,以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綠色制造”為宗旨,全面應用數字化設計技術,實現產品結構的全三維數字化定義。
其中,將全面采用并行設計、協同設計相結合的方式,并合理選擇國內外先進的生產設備,最大程度實現公司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全過程的管理數字化和便捷化,實現產品標識化和設備加工定制化,極大減少重復操作、提升產線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降低操作和維護費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升公司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核心競爭力,致力于打造一家生物衛生材料綜合技術智慧工廠。
過去的10年,星之誠用一片濕性敷料,回答了高新魯企謀發展的定力;站在新起點上,星之誠將借山東對外開放提檔升級之力,塑造企業更加開放的新格局,以守正創新的姿態,迎接濕性敷料的新變化、新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