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見習記者 李淑楠
科匯股份(688681.SH)12月28日晚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終止簽署<關于科匯綠色智能電力裝備產業園項目置換框架協議>的議案》。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該項目于去年12月19日經董事會、監事會審議通過,并經2023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短短一年,就匆匆“下線”。
產業園置換事項按下“終止鍵”
據披露,前期科匯股份根據與淄博市張店區政府擬簽署的框架協議,雙方初步協商確定由政府及政府所屬控股公司在科匯新園區按照公司要求進行新園區一期工程建設,完工后按照科匯現園區面積進行等面積置換,科匯股份對超出現園區面積的部分按照成本價購買,并適度承擔房屋置換面積內新園區造價與現園區評估價之間的差額。同時雙方對土地置換、房屋置換、配套及附屬設施和交付日期等事項初步達成共識。
今年8月11日,科匯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綠色智能電力裝備產業園正穩步推進中。
而在12月28日的公告中,科匯股份卻表示,在項目的實際推進過程中,經詳細測算,產業園整體搬遷資金投入較大,實施周期較長,可能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不確定影響。為保證公司生產經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經公司審慎考慮,決定終止該產業園置換事項。
科匯股份證券部工作人員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終止產業園置換對公司不會產生影響”,“暫無在其他地方重新建設該項目的計劃”。
科匯股份稱,截至目前,上述置換協議尚未簽署,本次終止產業園置換,雙方均不存在違反約定需要承擔違約責任的情形,產業園置換事項尚未發生實際投入,不會對公司現有業務及經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不會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不利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全體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三季度扭虧為盈
公開資料顯示,科匯股份致力于電力自動化、電力電纜故障測試、智慧供電與儲能以及磁阻電機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力系統、鐵路系統、廠礦企業和終端用戶。在濟南、青島、武漢、南通、深圳和英國倫敦設有子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福州等10余個城市設有銷售、服務中心。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科匯股份在2022年業績遭遇“滑鐵盧”,營收3.10億元,同比下降16.05%;歸母凈利潤虧損742.87萬元,同比下降113.60%。
科匯股份今年11月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目前兩大核心業務,包括電力自動化業務和電機業務。公司去年虧損主要受電力業務影響較大,訂單匹配率較低。今年電力業務有所增長,但是電機業務受下游行業需求量下降以及出口貿易影響,呈下降趨勢。由于電機業務毛利率較低,其占比下降致使綜合毛利率比去年有所提高。
今年前三季度科匯股份歸母凈利潤485.91萬元,實現扭虧為盈。科匯股份2023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主營收入2.27億元,同比上升2.95%。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9240.78萬元,同比上升4.77%;單季度歸母凈利潤869.56萬元,同比上升22.9%。
布局磁阻電機項目
近日,科匯股份發布了關于簽署項目合作協議的公告。公告顯示,公司擬在淄博市淄川區投資建設磁阻電機項目,并就擬建設項目與淄川區人民政府簽署《山東科匯電力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磁阻電機項目合作協議》。項目總投資約5000萬元人民幣,項目用地面積約50畝。
根據公告,項目建設磁阻電機生產線,達到年產1.5萬臺電機生產能力,建設生產車間、辦公樓、研發中心。建設期自取得項目用地使用權之日起2年,計劃2024年開工建設,預計于2026年竣工。公告稱,本次投資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公司的產業布局,豐富公司產品結構,擴大公司生產能力,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和盈利水平。
科匯股份12月28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按照公司的規劃,公司本部及主要核心業務將繼續在張店科技工業園的廠區經營。磁阻電動機制造現用廠房是經過多次擴建而成,工藝布局相對分散、效率不高,僅適合開關磁阻電機的小批量生產。隨著公司同步磁阻電機控制系統技術日臻成熟,磁阻電動機的業務會較快增長,同時考慮到淄川區用工成本相對較低、周圍產業鏈配套相對齊全,因此公司出于降低成本、提升產業效率的考慮,與淄川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生產磁阻電機,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
科匯股份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曾表示,公司目前主要著眼于現有業務,緊隨電力技術發展和市場變化趨勢,鞏固提高電力業務技術和市場優勢;拓展開關磁阻電機應用領域,突破同步磁阻電機應用場景,盡快提升磁阻電機的業務規模;盡快擴大儲能業務規模。
科匯股份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公司暫時沒有新的產業布局”,“磁阻電機項目是公司主要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