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5月19日收盤,安杰思(688581.SH)股價定格在124.30元/股,作為當日3只上市新股中唯一破發的股票,安杰思收盤價較發行價125.80元/股下跌了1.19%,參與打新的投資者再次品嘗到了“中簽虧錢”的苦果。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隨著全面注冊制的實施,2023年新股分化、打新不再“穩賺不賠”趨勢明顯。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19日,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及北交所共計有122只新股上市,其中有20只新股上市首日收盤破發,占比近16%。從山東情況看,今年以來共有7只新股在A股上市,其中2家破發,占比近3成。
“現在打新要更加注重研究公司基本面,關注發行認購情況及發行市盈率等指標。”長期關注新股動向的濟南市場分析人士張明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在新股破發日益頻繁的當下,投資者盲目“一鍵打新”已不可取。
新股破發日益頻繁
作為主營內鏡微創診療器械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安杰思發行價高達125.80元/股,是5月至今唯一一只發行價超百元的新股,可惜上市首日開盤即破發,開盤價僅為122.00元/股。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5月19日共有3只新股在滬深交易所上市,3只新股就有1只破發,使得當日破發比例超過3成。無獨有偶,5月18日,同樣有3只新股在滬深及北交所上市,同樣有1只破發。
而破發并不局限于高價股中,中低價股同樣破發頻頻。比如5月18日登陸深交所的德爾瑪(301332.SZ),發行價僅為14.81元/股,但上市首日收盤價為14.34元/股,較發行價下跌了3.17%。
從5月情況看,截至5月19日共有19只新股上市,其中有4只股票上市首日收盤破發,破發比例達到21%;跌幅最大的是友車科技(688479.SH),上市首日收盤下跌14.12%。
從山東情況看,今年以來共有坤泰股份(001260.SZ)、亞通精工(603190.SH)、泓淋電力(301439.SZ)、一諾威(834261.BJ)、科源制藥(301281.SZ)、迪爾化工(831304.BJ)、民士達(833394.BJ)7只新股上市,其中一諾威和科源制藥都在上市首日出現收盤破發現象。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一諾威是我國聚氨酯行業細分領域龍頭企業之一,公司旗下CPU產品為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組合聚醚產品為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鋪裝材料和防水材料(灌漿料)銷售占比位居行業前列。2019-2021年,一諾威營業總收入分別為45.55億元、51.07億元、79.7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7億元、2.04億元、2.35億元。
4月3日,一諾威在北交所上市,發行價為10.81元/股,但開盤即破發,開盤價為10.80元,盤中最低探至8.98元,收盤價報10.17元,跌幅為5.92%。
4月4日在深交所上市的科源制藥,主要從事化學原料藥及其制劑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9-2021年,其營收年復合增長率達16.33%,歸母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達61.03%。不過科源制藥上市首日也難逃破發厄運,其發行價為44.18元/股,收盤價為38.75元/股,上市首日下跌12.29%。
投資者“打新”要謹慎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上市的新股,不僅上市首日破發的多了,即便沒破發的,漲幅也大多低于投資者預期。
以4月10日滬深交易所主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之日起統計,截至5月19日,滬深兩市及北交所共有46只新股上市,其中,首日收盤漲幅在50%以上的為17只,占比37%;首日收盤漲幅在100%以上的僅有5只,占比11%;8只新股出現了上市首日收盤破發的情形,占比17%,破發幅度在1.19%-14.12%之間;12只新股上市首日收盤漲幅在0-20%之間,占比26%。
新股破發比例增加以及漲幅低于預期,也使得投資者對待打新愈發謹慎。
“我4月中了500股美利信,發行價32.34元,結果上市第一天每股就虧了近3塊錢。”濟南投資者劉軍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他已經好久沒中新股了,本以為中簽了能大賺一筆,結果美利信上市首日開盤就破發,收盤價僅為29.55元,新股上市第一天就讓他虧了近1500元。劉軍說他不甘心,一直拿著美利信沒賣,結果前一陣股價跌到了26元附近,好在近期股價在回升,已經回到了30元左右。
“我現在都不敢打高價股了,只挑低價、發行市盈率低的新股申購。”劉軍心有余悸地說。
擁有同樣經歷的還有濟南投資者張濤。他3月中了200股北交所新股百甲科技(835857.BJ),發行價為4元/股,結果上市首日最高價僅為4.04元,收盤價為3.65元,下跌了8.75%。直到如今,張濤手中仍拿著當初中簽的200股百甲科技。截至5月19日收盤,百甲科技的股價為3.44元/股,不知何時能漲到發行價之上。
“我現在打新也比較謹慎,基本不用‘一鍵打新’功能了,會挑選著打,尤其是參考券商打新投顧產品的建議。”張濤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他交易所在的券商新推出了“打新指南”產品,會根據新股基本面與發行情況給出是否申購的建議。比如5月12日發行的3只新股中,該券商對亞華電子給出了“建議申購”的評級,對英特科技、美邦科技則給出了“謹慎申購”的建議。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接受采訪時表示,全面注冊制的大背景下,新股定價的邏輯有了非常大的變化,采用以信息披露為主的方式、壓實中介機構的相關責任,而非限價發行,這就需要投資者有一定的風險識別和研究能力,不能盲目炒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