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來到了“半年”倒計時關鍵時間窗口,按照部署,控排企須在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2021年、2022年度配額清繳。市場數據顯示,截至5月24日,全國碳市場安全運行449個交易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2.35億噸,累計成交額107.86億元,累計清算共計61350筆,累計清算金額215.71億元。
全國碳市場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引擎。據注冊登記結算系統運維管理機構——碳排放權登記結算(武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碳登”)消息,為了更好地服務第二個履約周期,中碳登積極推動市場制度設計和法治建設,參與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等管理規則的制定完善,助力《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盡快出臺;同時,積極提升系統功能,持續優化業務流程,高效推動新增300余家重點排放單位注冊登記賬戶開立及市場參與工作,與多地生態主管部門合作,協助邊遠地區和履約困難地區做好能力建設。
這也意味著,全國碳市場容量將繼續擴大,交易活躍度有望提升,更多企業走上清潔綠色發展之路,尤其對熱電聯產等高效率低排放機組而言,大門已經敞開,只待壓實責任、緊抓機遇、埋頭“轉改”。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電力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涉及29個省市。除了已有試點碳市場的省市企業,其他大部分企業都是第一次參與碳市場,對于企業自身來說,要在市場啟動后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完成所有履約相關工作,對企業的發電機組機改程度、排放數據管理能力、資金分配能力和碳資產管理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
據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的數據,山東納入2022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達300多家,其中不乏具有自備電廠的電力企業,如濟南興泉能源有限公司、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滕州億達華聞煤電化有限公司等。部分企業,如泰安華陽熱電有限公司,因停業、關閉不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再排放溫室氣體。可以預見,6月之后到今年12月31日之前,運行中的控排企業將積極配合碳減排報告核查,加大減排投入,在關鍵技術上繼續有所突破,更加有效運用新技術、新手段,不斷提升綠色低碳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