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日前,國家統計局濟南調查隊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濟南新能源汽車總保有量達111459輛,比2019年同期增長1193.2%,其中乘用車占比超過90%。
與飛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相關汽修人才的嚴重匱乏。經濟導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電機、電控、電池(即“三電”,下同)維修技術的技工少之又少。更有市場人士認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維修領域將面臨80%的人才缺口。
好在目前山東一些院校已擺脫傳統汽修“學徒式”的培養模式,開始培養能維修“三電”的高級技工。受訪人士認為,新能源汽修人才的培養將在填補缺口的同時,更能成為企業轉型的助力。
“三電”維修難進社區
上個月,家住濟南偉東新都的市民王斌換了輛新能源汽車。不過在新車上手的興奮之余,他有點擔憂:“我家這邊的社區汽修廠,都沒法修新能源汽車;一旦核心零部件出現故障,必須送到幾十公里外的4S店維修。”
社區汽修廠真的沒法維修新能源汽車嗎?經濟導報記者隨后走訪了位于偉東新都附近的順安汽修。該汽修廠負責人韓世峰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目前汽修廠能承接新能源汽車的大部分維保項目,“比方說換空調濾芯、機油濾芯,更換剎車片、鈑金噴漆等,這些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共有的維保項目,我們都能做。”
“但涉及‘三電’的維修,我們就不做了。”韓世峰給經濟導報記者展示了一下自家汽修廠的舉升機,“新能源汽車底板鋪著電池包,必須用專門的舉升機;如果用我們這臺舉升,很容易損壞電池包。”
除了設備不匹配,人才短缺已成常態。韓世鋒坦言,自家汽修廠的人才培養類似于“學徒制”,“就是師傅帶徒弟,學徒實操沒有問題,但理論有所欠缺;再就是像‘三電’維修這樣的新技術,學起來需要一個過程。”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到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人才總量預計達到120萬人,但人才缺口預計可達103萬人。其中,新能源汽車維修領域將面臨80%的人才空白。
“后市場”壁壘因素也不容忽視。王斌表示,根據車輛維修協議,“未按用戶手冊在保養期限內到授權服務店進行保養”,即會被拒絕承擔終身質保。他感覺,單憑這一條就把車主拿捏住了。
多重因素疊加,導致新能源汽車“三電”維修的市場滲透率很低。經濟導報記者走訪了多家社區汽修廠,對方均表示,新能源汽車可以來做維保,但涉及“三電”的故障修不了。
人才培養困難重重
既然社區汽修廠修不了“三電”,那只能交由4S店等官方機構來維修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現在連新能源汽車4S店也面臨人才緊缺的問題。
在采訪完社區汽修廠后,經濟導報記者又走訪了某新能源品牌汽車4S店,該品牌曾是燃油車企,作為經銷商的這家4S店,也經歷了從銷售燃油車到新能源車的轉變。據該店負責人孫衛回憶,以前社會上學汽修的人不少,汽修工人的招聘渠道多,且招聘來的工人稍加培訓就能上手。
“大概在2018年前后,我們品牌開始大批量上市新能源配置和新單品,很快店里的汽修工人就不夠用了。”孫衛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車業發展時間較短,相應的汽車維修還處于探索階段,只能自己培養人才。“偏偏新能源汽修,尤其是‘三電’維修的技術門檻相當高,比方說拆解電池包就需要帶電作業,所以培訓的安全標準也相當高,人員要去主機廠集中培訓,考核合格后才能拿到證書。”他說,正因培養不易,直到現在,參培人選只能從在店工作多年的技術骨干中選拔,這進一步加大了人才培養的難度。
據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智能工學院汽車教研室主任鐘國偉介紹,學院在組建“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教研小組”時,也面臨著相似問題:“首先是師資力量不足,我們老師多畢業于內燃機專業,對‘三電’知之甚少;其次是‘教具’不足。這些困難被克服后,學科建設才步入正軌,學院也開始為社會培養一批批合格的專業人才。”
行業轉型或迎“新動能”
鐘國偉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智能工學院之所以組建“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教研小組”,主要原因在于順應國家政策導向,以及社會與行業需要這類人才。
孫衛也有類似的觀察:“早些年,像我們這樣一直堅持銷售新能源汽車的經銷商并不多;但近年來不少同行涉足該領域,轉型新能源已成社會共識。”
據鐘國偉介紹,智能工學院有多家共建企業,它們也在這幾年實現了新能源轉型。“比如某家濟南的共建企業,以前是從事傳統燃油車電子控制元器件維修的,憑借多年來的技術積累,順勢轉型為頗具技術實力的汽車計算機軟硬件及輔助設備的維修服務企業。”
“也就是這些轉型新能源汽修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大。”他表示。
正是順應這種需求,鐘國偉所在的智能工學院確立了“根據崗位工作任務設置教學內容,建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同時結合崗位所需證書的考試內容”的“崗證課一體化”培養教學思路。
“相對于傳統的燃油車汽修專業,近年來,新能源汽修專業報考人數越來越多,就業前景越來越廣,基本涵蓋了從維修、檢測,到整車銷售、汽車金融等新能源汽車服務的方方面面。”鐘國偉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山東圣翰財貿職業學院智能工學院還可以進行《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測試》《電動汽車高壓系統評測與維修》《新能源汽車動力與驅動電機電池技術(智能新能源汽車)》等5種職業證書的考核培訓。
近年來,孫衛的門店也培養了一批技術出眾、工作踏實的核心技術員工,一改曾經人員頻繁流動的情況。此外,他還對開設“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高校產生了興趣,“未來我們也希望校企合作,從高校吸納高技術人才,或者將員工送去進行技能培訓,考個證。”
至于社區汽修廠,韓世鋒認為,近幾年還不會普及“三電”維修;“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繼續增長,等到新能源汽車占據市場主流,‘三電’維修會有可能下沉到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