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隨著A股市場從回落進入震蕩期,不少上市公司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且瞄向的都是自家股票。
6月15日晚,海泰新光(688677.SH)發布回購股份預案,提出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回購不低于3000萬元不超過6000萬元的股份。受該消息影響,公司6月16日股價開盤后一度漲逾3%。
經濟導報記者通過Wind資訊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12家山東上市公司發布了回購股份方案,還有17家公司拿出“真金白銀”來實施回購方案,表現越來越踴躍。
對此,有受訪投資人士表示,目前不少行業龍頭股的估值來到歷史中低區間,回購股份動作密集也表明其投資價值,特別是一些股價低于回購均價的上市公司,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回購動作增多
作為科創板上市公司,海泰新光的股價隨著市場的回調,出現了明顯回落。自今年2月以來,公司股價已連續5個月下跌,年內跌幅超過25%。
海泰新光此次公告稱,回購股份將全部用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有利于完善公司長效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核心員工的積極性,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促進公司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像海泰新光這樣發布回購股份預案的山東上市公司已達12家。其中,海爾智家(600690.SH)提出的擬回購金額最大,為“不低于15億元、不超過30億元”;賽輪輪胎(601058.SH)位居其后,擬回購金額為“不低于4億元、不超過8億元”。

在回購股份原因方面,這12家公司多表示,此舉是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對長期價值的認可,并有助于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而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中,上述公司的股價在發布回購預案前,多處于回調整理狀態。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就表示,“一般情況下,公司回購除了用于股權激勵外,還有股價托底的訴求,通常在股價低迷或者下跌的情況下進行回購,能夠對股價起到有力的托底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已經有不少山東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銀”回購股份。其中,海爾智家在發布回購方案后,目前已回購3.88億元股份;泰和科技(300801.SZ)、濱化股份(601678.SH)、龍大美食(002726.SZ)等公司今年的回購股份金額也均在數千萬元級別。
“回購股份這一行為,可以視為公司對未來發展的積極預期,隨著實質回購動作的增多,也說明近期市場調整下,部分A股公司估值來到了較低位置。”長期關注資本市場的青島投資者崔榮哲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部分公司股價仍低于回購成本
通過Wind資訊可以發現,部分實施回購的山東上市公司,股價已經出現明顯上漲。
比如,森麒麟(002984.SZ)去年10月底發布回購股份預案,隨后開始實施,目前公司在回購股份上的支出金額已達6700余萬元,而其回購均價約29.04元/股。公司目前股價在31元/股附近,較回購均價已高出近10%。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公司前景頗受券商機構看好。如首創證券認為,公司是輪胎行業智能制造的典范,相關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提高設備利用率及產能利用率。考慮到目前公司已建成中國青島、泰國羅勇兩大輪胎生產基地,未來繼續布局西班牙工廠和摩洛哥工廠,前景向好。
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均價高出目前股價。對此,崔榮哲等受訪人士認為,此類公司可重點關注,因為這意味著目前公司估值還低于管理層判斷的合理估值水平,處于“價值洼地”。
像是濱化股份今年實施完成近1億元的回購股份方案,回購均價為5.31元/股,而公司股價在4.5元/股附近。當然,該公司前景也頗受機構看好。海通國際分析師朱軍軍就指出,公司在建項目順利推進,將延伸相關產業鏈條,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及綜合競爭力。
龍大美食自去年11月開始回購股份,目前支出金額達9899.33萬元,回購均價在9元/股附近,而公司目前股價為8.45元/股。今年5月以來,已經有多家券商機構給予公司買入評級,認為公司在向預制菜業務轉型方面有望持續突破,帶來業績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