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6月16日至18日,第三屆中國鄉村振興魯村論壇暨第十一屆中國農業經營創新論壇在淄博市沂源縣魯村鎮匯泉桃花島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順利舉行,論壇聚焦“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持續3天,300余名專家、學者現場“論劍”,在推動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經濟導報記者再探用“藝術活化鄉村”的沂河源田園綜合體項目,見證與會專家、學者在“山東屋脊”上的智慧“碰撞”。
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鄉村振興的時代畫卷在齊魯大地上徐徐展開。站在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新起點上,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再出發。
“全國農業看山東”,山東如何實現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提檔升級?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如何打造?“科技進步是驅動農業發展的永恒動力,制度創新是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效益的重要路徑,政策支持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們建設農業強國,必須牢牢抓住這些關鍵因素。”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袁紅英在開幕式上表示。
新畫卷:“山東屋脊”底色靚


(沂河源田園綜合體項目核心示范區桃花島航拍)
6月,魯村山間的“沂源紅”蘋果掛滿枝頭,醞釀著新一季的甜脆口感。劉家坡村,占地310畝、投資3100萬元的山東華盛科沃云果業示范基地,不是傳統蘋果種植基地。“你看,大屏上顯示出基地的墑情情況,根據溫度和濕度,我們只需要在手機端發出指令,系統自動完成澆水、施肥等。”基地負責人齊凱對經濟導報記者介紹,這是5G技術加持之下的數字果業示范基地。“今年是掛果的第三年,‘新模式、新技術、新管理’,打造了農業3.0時代現代果業園區的樣板。”他說。
劉家坡村,與龍子峪村、劉家莊村、姬家峪村、鹿角山村、北徐家莊村、西徐家莊村等6個村莊,構成了沂河源田園綜合體項目核心示范區。曾經,這里石墻、石屋、石街、石垛靜守光陰無人問津,而今,在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藝術活化鄉村”實踐之下,實現了多業態融合發展。
沂河源田園綜合體項目亦通過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培育起了以華盛科沃云果業、源河香菇菌棒智慧化培育基地等為代表的現代農業園區。

(圖為山東七河生物源河香菇菌棒智慧化培育基地 初磊 攝)
源河香菇菌棒智慧化培育基地,是山東七河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第二家數字化工廠,建有3條數字化菌棒生產線,年可生產香菇菌棒3000萬棒。“加快農業強國建設,要把產業振興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山東七河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蘇耜同介紹說,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構建多元化食物鏈供給體系,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產業。
6月10日,七河生物承辦了首屆國際香菇產業創新博覽會,這次博覽會上,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客商前來參會。截至目前,七河生物已在全球建立了20個子公司,累計為全球消費者提供100億朵香菇。
香菇產業振興路上,本土育種是關鍵。七河生物自主研發了“七河2號”“七河9號”,解決了菌種的“卡脖子”問題,給香菇裝上了“中國芯”。
行走沂源,“山東屋脊”的底色鮮亮。沂源縣委書記邊江風在開幕式上介紹,圍繞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沂源特色板塊,沂源全域統籌推進,全面提檔升級。
其中,聚焦產業富民“全域強”,更新老果園32萬畝,與中國農科院共建富鍶產業研究院、“中國鍶都”,實施“一村一業”項目912個,村集體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聚焦生態宜居“全域美”,堅定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扎實推進23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以點帶面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沂源獲評山東省人居環境范例獎。聚焦城鄉協同“全域融”,建設運營353處 “沂源紅”幸福家園民生綜合體,入選全省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示范縣。山東省農發集團總投資不低于50億元的全域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成功落地,沂源入選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省級試點。
新動力:歸雁興鄉有點“甜”
創辦投資多家上市企業,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院長董方軍有多個職務頭銜,“桃花島島主”,是其中一個。他帶著資本“歸鄉”,讓沂河源頭占地23平方公里的大山,在人才和產業集聚上重新煥發新活力。
記不清在多少個場合,董方軍提起他“藝術活化鄉村,文化浸潤田園”的初心,在不破壞原有人文自然基礎上,讓自然環境與文化、藝術融為一體,讓“藝術田園、幸福鄉村”的世界級藝術田園露出真容。
沂源,作為“山東屋脊”“齊魯之心”,源源不斷地“虹吸”有為青年。侯田瑩,是位“95后”,是土生土長的魯村人。大學畢業后,她留在北京一心想當一名主持人,“那時,就想逃離‘山里’。”這些年,當家鄉落下了保羅·安德魯、福武總一郎、北川富朗等世界知名藝術大師的藝術館,家鄉在她心中又活了起來。她立即奔赴家鄉,成為桃花島酒店管理部的一員,投身于家鄉建設,并與同樣歸鄉的年輕人“牽手”,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



(“藝術活化鄉村”一角 初磊 攝)
山東加快譜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篇章。新的起點上,推動鄉村振興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吸引有效資本、吸引干事創業的年輕人,都是考驗。“年輕人不返鄉,鄉村振興就無從談起。”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規劃所所長劉德軍表示。
袁紅英表示,山東對推動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要抓好“七個提檔升級”、爭當全域全要素“五好學生”的要求。其中明確,強化要素保障,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
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主動破解鄉村振興的人才難題,把大學辦到田間地頭。
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王邵軍介紹,今年2月,由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部和鄉村振興學院牽頭申報的“鄉村振興學”碩士學位授權點在教育部成功備案,設置了城鄉融合與產業發展、鄉村治理與文化建設、大數據與數字鄉村建設、鄉村金融與投融資政策等4個研究方向,讓農科建設再上臺階。學校充分發揮經管學科優勢,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高水平智庫平臺為支撐,努力將鄉村振興學院打造成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智囊團”、校地校企合作的“實驗室”、各級干部的“大學堂”和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
新聞同期聲:
打造鄉村振興的“博鰲論壇”
導報訊(記者 初磊 通訊員 董浩)18日傍晚,第三屆中國鄉村振興魯村論壇暨第十一屆中國農業經營創新論壇落下帷幕。中國鄉村振興魯村論壇秘書長兼組委會主任、山東財經大學教授王蔚表示,“魯村論壇”正在打造鄉村振興領域的“博鰲論壇”。之所以取名“魯村論壇”,有以下考慮:國際慣例。無論是達沃斯論壇還是“博鰲論壇”,都是在小鎮上開。魯村是沂源縣的一個鎮,也是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所在地。其二,“魯”是山東的簡稱,“村”是農村的意思。“魯村”合在一起即“山東農村”,舉辦山東省的鄉村振興論壇,“魯村”很契合。
本次論壇由山東財經大學、山東社會科學院主辦,山東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學院、沂源縣人民政府、淄博市農業農村局、山東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承辦,《山東財經大學學報》編輯部、《經濟與管理評論》編輯部、《經濟動態與評論》編輯部、《經濟導報》社協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