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中電科思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思儀科技”)、高密銀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銀鷹新材”)上市計劃相繼擱淺,兩家企業的IPO審核狀態均在6月下旬變更為“終止”。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思儀科技位于青島,IPO材料2022年12月29日被受理,原計劃募資12.06億元并在科創板上市;銀鷹新材位于濰坊,IPO材料2022年6月17日被受理,原計劃募資3.2億元并在創業板上市,兩家企業均已經歷了一輪問詢,此時選擇放棄難免讓人感覺遺憾。
思儀科技凈利連續大增
上交所文件顯示,由于思儀科技及保薦人中信證券申請撤回IPO申請文件,上交所于6月21日決定終止對思儀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思儀科技成立于2015年5月,注冊資本82583.45萬元,公司位于青島市黃島區,控股股東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此次擬發行不超過9175.94萬股新股,募集資金12.06億元,用于高端電子測量儀器生產線改造與擴產項目、新一代移動通信測試研發與產業化建設項目、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據介紹,思儀科技是是一家專業從事電子測量儀器研發、制造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專業研發隊伍,擁有全球最早從事太赫茲技術研究和儀器開發的研究團隊,是國內綜合實力最強、收入規模最大的電子測量儀器研發制造企業。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思儀科技合計擁有專利548項,其中發明專利495項,是國內擁有專利數量最多的電子測量儀器企業;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中國專利獎”等。
財務數據顯示,思儀科技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9200.29萬元、125081.37萬元、151310.39萬元、75890.4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7590.92萬元、11903.89萬元、19132.93萬元、13136.14萬元。
“2023上半年,科創板共35家IPO終止企業,較2022年同期15家IPO企業終止的數量大幅上升。”經常參與新股投資的濟南私募基金經理魯慶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今年科創板審核趨嚴,從撤回企業的審核問詢問題來看,關聯方及關聯交易、募投項目的合理性及必要性、財務指標真實性/合理性、業績波動、持續經營能力等問題經常被涉及。
而從思儀科技首輪問詢函回復看,共涉及18個問題,其中有關資產劃轉、關聯交易、同業競爭3個問題的回復就達到200余頁,占整個回復近600頁的三分之一還多。
問詢函還明確指出,思儀科技申報材料對資產劃撥、關聯交易、獨立性等重點問題的信息披露簡略,中介機構相關核查亦不全面;招股說明書存在多處筆誤以及前后披露不一致的情況。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思儀科技在風險因素提示中,也提到了公司面臨的客戶集中度偏高、關聯交易金額較大、經營業績波動等多重風險。
銀鷹新材排隊1年終放棄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銀鷹新材在2022年9月24日被問詢,2023年1月30日進行了首輪回復,2月10日深交所發出第2輪問詢函,到6月26日深交所因銀鷹新材主動撤回而作出終止審核的決定,銀鷹新材在排隊1年之后選擇放棄IPO更加可惜。
招股書顯示,銀鷹新材成立于2011年5月,注冊資本5855萬元,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李勇,此次擬發行不超過1951.67萬股,募集資金3.186億元用于年產11000 噸纖維素醚技改擴建二期(新增 5000 噸纖維素醚)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據介紹,銀鷹新材主要產品為非離子型纖維素醚,具體包括HEC和MHEC,主要客戶包括立邦、三棵樹、亞士漆、美涂士、固克節能、嘉寶莉等知名涂料廠商。
財務數據顯示,銀鷹新材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4764.23萬元、16304.82萬元、23913.33萬元、14151.50萬元,凈利潤分別為2751.53萬元、2754.21萬元、5708.48萬元、3309.13萬元。
“創業板在今年審核時對于板塊定位、企業研發投入兩方面的關注度大幅上升。”魯慶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基于創業板支持成長型、創新性企業的特點,交易所對于企業研發創新能力及主營業務成長性予以重點關注。一些無法滿足上市要求的企業相繼選擇撤回。
經濟導報記者從銀鷹新材首輪審核問詢函回復中看到,交易所共提出了創業板定位、安全生產與合規性、關聯交易與獨立性、主營業務收入、毛利率等19個問題;而在招股書中,銀鷹新材也提示了關聯采購比例較高的風險、環保及安全生產風險等。
為了解撤回IPO申報材料的原因以及未來規劃,經濟導報記者7月12日分別致電思儀科技和銀鷹新材,思儀科技法務人士表示,董秘和證代不在,不了解相關情況,但表示公司未來仍有上市計劃;而銀鷹新材相關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對于主動撤回的企業,在對癥下藥改善相關問題后,可根據板塊審核關注重點,針對性優化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規范性,進一步提升上市效率。”魯慶表示,IPO審核終止,并非上市之路的終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