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最近,即將投入運營的印尼雅萬高鐵火爆互聯網,中國強大基建能力的又一次得到見證。就在一年前,印尼雅萬高鐵2號隧道與斜井的順利貫通,將一家山東的企業與雅萬高鐵這個“新晉網紅”聯系在了一起,這家企業就是山東鐵鷹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下稱“鐵鷹建設”)。
作為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企業,十幾年來,各地的鐵路、公路、隧道和橋梁施工現場,都不乏產自鐵鷹建設的工程設備。而伴隨著中國“大基建”的崛起,鐵鷹建設也從一家面向低端的工程設備公司,逐步走向高端,成長為一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并作為中國基建的代表,成功走出國門。

“懂工程”的設備生產企業
在印尼雅萬高鐵2號隧道與斜井的貫通工程中,鐵鷹建設依照工程需求,為承建方中國電建設計并生產了高鐵液壓箱梁,為工程的順利貫通盡了一份力。
高鐵液壓箱梁正是鐵鷹建設的拳頭產品之一。8月22日,經濟導報記者在公司位于泰安的生產車間內,見到了一部正在生產的液壓箱梁。這部箱梁的外觀呈長方體樣,長近20米,寬3米左右,外部齊整,內部則分布了20多個液壓臂。
據鐵鷹建設副總經理梁海斌介紹,液壓箱梁其實是一種混凝土模具,與外模套在一起使用,“施工時,液壓箱梁與外模之間的空間會灌注混凝土,凝固之后將外模拆掉,再通過收縮液壓臂將液壓箱梁外徑縮小后抽出。而完工后的混凝土組件,就可以用來架設高鐵、橋梁、高速公路。”
之所以自家產品會被雅萬高鐵工程選中,梁海斌認為,這是因為鐵鷹建設是一家“懂工程”的制造業企業。原來,鐵鷹建設原先是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一家三產企業,在為母公司做配套服務的過程中,累積了大量施工經驗。而隨著企業改組為綜合型股份制企業,“懂工程”的鐵鷹建設很快就在市場上如魚得水。
“為了采集第一手的施工數據,我們的工程師都是在施工現場和車間廠房‘兩頭跑’。”梁海斌表示,正是因為“懂工程”,鐵鷹建設才會依據施工現場的情況,專注于生產符合客戶實際需求的施工設備;也正因產品符合客戶的實際需求,鐵鷹建設生產的設備才會隨著中國基建走出國門。
“鐵鷹建設之所以能在工程設備領域生存下來,那是因為我們‘懂工程’;而企業的飛速發展,也是中國‘大基建’崛起的見證。”他如是說。
從低端到高端的嬗變
時間退回到2009年。那一年,我國提出的“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開始落地,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加速建設,鐵鷹建設也開始了飛速發展的時期。
不過梁海斌直言,當時剛剛起步的中國基建遠遠無法與現在走出國門的“大基建”相提并論,很多工程過于仰仗工人的吃苦耐勞。既然如此,施工設備便不是那么重要了:當時鐵鷹建設的產品,80%都是低端工程機械。
梁海斌以襯砌臺車為例,襯砌臺車是一種隧道施工的設備,也是鐵鷹建設的另一類拳頭產品,“傳統的襯砌臺車作業時,十幾米長的作業區間、多個窗口同時灌注水泥。這種作業方式極度仰仗人力,尤其是需要有經驗的工人。作業時需要時刻留意水泥是否已灌注滿,也需要判斷水泥灌注時可能形成的空腔。”這種仰仗人力的作業方式,一方面容易出錯,另一方面也會造成物料的浪費。
常年走訪施工現場,梁海斌經常聽到客戶反映,希望采購功能更強大的工程設備,能在降低人力需求、縮短工期的同時,最好還能提升工程質量。
除了客戶的主觀需求外,梁海斌也意識到,我國的基建對工程建設要求是越來越高,“要順應這個趨勢,單純靠堆砌人力已經無濟于事了,工程裝備的高端化勢在必行。”
然而,產品的高端化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以高鐵液壓箱梁為例,鐵鷹建設的相關產品在剛開始研發時,液壓的同步性和三維建模分析等控制系統功能方面,總是有所欠缺。“當時相關技術存在壁壘,而我們為了攻克技術難關,也是反復奔走于施工現場,獲得第一手數據后,再回到車間反復分析、迭代,最終研發出了具有行業先進水平的高鐵液壓箱梁。”梁海斌表示。
事實證明,鐵鷹建設對行業“高端化”趨勢的判斷是正確的:仍以襯砌臺車為例,現在新一代的產品會通過壓力傳感器來判斷水泥的灌注情況,還有設備自動檢測水泥空腔,所有的數據都可以匯總到后臺。梁海斌表示,“客戶在使用了自動化襯砌臺車后發現,大約可以節省40%的人力,施工效率也提升了近40%。再加上物料的節約,有了高端化工程裝備的賦能,客戶反而賺得更多。”
現在鐵鷹建設,產品高端化率已經達到了90%;而行業內更是多了“鐵鷹建設出品的工程裝備,是工程中標的保障。”這類新說法。
高端裝備轉向智能化
常年跑工地,梁海斌注意到現場工人的年紀越來越大,“現在的工人,好多都已經50來歲了,一旦這些工人干不動了,我們的基建該怎么辦?”
基于鐵鷹建設產品高端化的成功經驗,他判斷,未來的“大基建”,一定是設備高度自動化、智能化,施工人員集約化,“很多工序,施工人員可以遠離現場在后臺操作,極大提高了安全性,并且改善了工作環境。”
為此,鐵鷹建設重點謀劃了科技創新的布局。2020年,憑借大量的研發投入、不斷完善的研發設施,以及不斷加強的產學研合作,鐵鷹建設被認定為2020年泰安市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并建設了泰安市橋隧自動化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此后更是百尺竿頭,不斷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成功率。到了2022年年底,鐵鷹建設榮獲國家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2022年年底更是被工信部評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
現在的鐵鷹建設,早已被認為是一家以技術研發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旗下自動化特種設備設計制造分公司,還被評為“全國行業名牌企業”“行業百強企業”等。公司擁有一支高精尖技術骨干團隊,與各大科研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技術研發能力國內領先。目前,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發明及實用型專利62項。
持續的科技創新讓公司的發展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梁海斌坦言,正是憑借自動化、智能化的工程設備設計制造,公司參與建設中國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鐵等重點項目,并先后中標中老鐵路、印尼雅萬高鐵項目,將山東造高鐵液壓箱梁,這類智能化設備送出了國門。
記者手記:
將工程機械生產
做成高端制造業

正在組裝的工程設備
當下,山東正在通過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繼而實現從制造業大省向制造業強省跨越。
而在企業層面,經濟導報記者發現,山東鐵鷹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將原本粗獷的工程機械生產,做成了高端制造業,公司也成為了一家以技術研發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型企業。
這也與山東乃至全中國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密不可分。
據鐵鷹建設副總經理梁海斌觀察,近幾年鐵鷹建設先后參與了烏尉高速、濟濱高鐵、滬通高鐵、沈白高鐵的建設,相較幾年前的同類工程,這些項目越來越多的采用了“預制件”,也就是將曾經在施工現場澆筑的組件放到后方工廠中生產,完畢后運到現場裝配。
上述項目還只是冰山一角,現在隨著預制件與裝配式建筑的普及,工程建設早已在空間上分為后方的“工廠定制”與前方的“現場施工”兩部分。而鐵鷹建設也審時度勢,將各類工程設備重新設計,使之匹配工廠化的施工環境。
按照梁海斌的說法,就是“把工程設備,從工地搬到了廠房里。”
而擺脫了惡劣工況的束縛,搬進廠房的工程設備,迅速開始了高端化、智能化的迭代。經濟導報記者發現現在鐵鷹建設車間,早已由數控切削,升級為激光切削;而加工中的工程機械,也已擺脫了匹配野外作業的粗獷外觀,現在更接近于流水線上的一環。
順應基建工程預制件普及的大趨勢,鐵鷹建設將工程機械生產做成高端制造業;而隨著山東制造業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山東乃至全中國的基建,也必將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挺進。(導報記者 杜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