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見習記者 于婉凝
在決定終止籌劃控股子公司分拆至深交所主板上市的事宜后,辰欣藥業(603367.SH)仍在力推其控股子公司山東辰欣佛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佛都藥業”)對接資本市場。而今,辰欣藥業決定重啟佛都藥業的IPO計劃,并選擇了北交所作為佛都藥業的上市地點。
轉戰北交所的佛都藥業,這次能達成所愿嗎?
并非首次籌劃分拆上市
1月3日,辰欣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了控股子公司佛都藥業籌劃申請在北交所上市事項,且據披露,佛都藥業目前正籌備在新三板掛牌。
對此,辰欣藥業表示,本次上市有利于佛都藥業拓寬融資渠道,直接對接資本市場,實現獨立融資,支持公司眼膏等外用制劑業務板塊做大做強;有利于通過子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實現價值發現和價值創造,優化公司估值;有利于強化公司資產流動性、提高償債能力、降低公司運行風險;有利于維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這并非辰欣藥業首次籌劃佛都藥業分拆上市。
2023年6月9日,辰欣藥業曾披露,公司擬分拆佛都藥業至深交所主板上市,此次分拆完成后,公司的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且仍將維持對佛都藥業的控股權。
對于此次分拆上市的目的,辰欣藥業表示,此舉可使公司及佛都藥業的主業結構更加清晰,促進藥品研發,提升產品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公司將進一步實現業務聚焦、突出主營業務,佛都藥業將被打造成為公司下屬獨立的以眼用制劑為主業的上市平臺。同時,有利于增強公司及所屬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提升上市公司的整體價值。
然而,僅半年過后,辰欣藥業就終止了佛都藥業分拆至深交所上市的籌劃。公司于2023年12月1日公告稱,佛都藥業尚未在山東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尚未向證券交易所及相關監管機構提交其他申請或備案。
對于終止分拆上市的原因,辰欣藥業彼時表示,“公司綜合考慮資本市場環境變化、自身經營情況及未來業務戰略定位,統籌安排業務發展和資本運作規劃,經充分溝通與論證,公司決定終止控股子公司佛都藥業分拆上市事項。”
那么,辰欣藥業此番為何改變計劃,將佛都藥業的上市地點由深交所轉向北交所呢?
1月4日,經濟導報記者致電辰欣藥業,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有一些上市標準公司可能不太符合了,所以就打算調整上市板塊。”
業績較為惹眼
公開資料顯示,佛都藥業成立于2012年10月,注冊地位于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佛都藥業自成立至今一直專注于眼用膏劑、滴眼劑、外用溶液劑、外用膏劑等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紅霉素眼膏、溴芬酸鈉滴眼液、鹽酸金霉素眼膏等,公司在眼藥領域擁有較強市場影響力,部分產品占有率居于國內領先地位。
從股權結構來看,辰欣藥業直接持有佛都藥業92.59%的股份,為其控股股東;濟寧欣惠康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濟寧辰邦達投資管理合伙企業分別持有其4.35%、3.06%的股份。佛都藥業實控人為杜振新。
從財務數據來看,2022年度(經審計),佛都藥業實現營業收入3.37億元,實現凈利潤9602.81萬元;截至2022年末,公司資產總額為4.36億元,凈資產為3.50億元。2023年1月至9月(未經審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6億元,實現凈利潤7247.83萬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未經審計),該公司資產總額為5.10億元,凈資產為4.42億元。
從辰欣藥業的財務數據來看,2020年至2022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6.74億元、37.83億元、40.6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39億元、3.34億元、3.50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10億元,同比增長10.23%;實現歸母凈利潤3.90億元,同比增長33.56%。
辰欣藥業有關人士介紹,本次上市后,佛都藥業仍將作為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的控股子公司,本次上市不會影響公司獨立上市地位,不會導致公司喪失對佛都藥業的控股權,不會對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持續經營構成重大影響。
同時,辰欣藥業在公告中提醒,本次佛都藥業籌劃申請在北交所上市的相關具體方案目前處于前期籌劃階段,存在因無法完成新三板掛牌而無法申報的風險,以及存在無法通過北交所發行上市審核或證監會注冊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