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經濟導報記者從臨沂市發展改革委獲悉,費縣通過推動能源供給、能源消費、能源科技、能源體制四項改革,能源產業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全縣電力生產能力遠超本地區的消費需求,剩余36.52%的電力外輸至其他縣區,已成為魯南地區重要的能源基地。
費縣推動能源供給改革,持續調整優化能源結構。
聚焦煤炭主業改革,優化能源產業布局。淘汰小散亂鍋爐,實行產業集中供熱。聚焦重點用煤企業,完成全縣2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小鍋爐淘汰工作,累計淘汰燃煤鍋爐1432臺、1446蒸噸;聚焦木業產業集聚區,投資12億元建設陽光熱力臨沂西部供熱中心,實現聚集區內企業居民集中供熱。
堅持先立后破,建設多元能源供給體系。費縣形成了火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抽水蓄能等多能源協調發展的新格局,現有華潤風電、熠峰光伏、永能生物、啟陽清能等新能源企業12家。建有1200兆瓦沂蒙抽水蓄能電站1處,進一步增強了魯南地區乃至山東電網調峰填谷能力,保障了本地新能源的就近高效消納,為大規模發展新能源提供了有利條件。
遵循因地制宜,推廣生物質能源利用。利用生物質農林廢棄物,加工成型燃料年產70萬噸;收集各類禽畜糞污等資源,利用沼氣發酵工程,年利用禽畜糞污50萬噸,供應生物天然氣每年達240萬立方米;利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建設日處理300噸垃圾發電項目。
開展能源消費改革,促進用能方式綠色轉型。
推動重點行業綠色低碳用能。提高工業領域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加快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在重點高耗能行業中的應用,全縣完成90余家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建設。推進存量兩高項目能效水平改造,組織制定企業能效提升方案,按照能效先進、落后、一般進行分類管理,低于能效基準水平的限期實施改造升級,目前煤電企業全部達到標桿水平。
擴大可再生能源終端直接應用規模。充分利用村莊未利用地和農戶閑置房頂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1.45萬個,裝機規模360.3兆瓦,實現戶用光伏業主綠色增收收入1600元左右。
大力發展優先消納新能源的新型負荷。發揮儲能在能源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優先發展大容量、高效率、長時間儲能設施。以費縣山高新能源200兆瓦/400兆瓦時儲能電站項目、中廣核300兆瓦/1200兆瓦時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項目建設為契機,推廣建設鋰電池電化學、壓縮空氣等其他儲能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