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見習記者 楊佳琪
近期,隨著國際金價的飆升,國內黃金消費市場也非;鸨。在這種情況下,“線上淘金”成為不少人的消費方式。2024淘寶天貓珠寶行業年度商家大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淘寶天貓珠寶行業的多個細分賽道發展勢頭迅猛,其中,黃金首飾需求最盛,占市場近8成份額,是珠寶第一大品類。
然而,經濟導報記者蹲守多個電商平臺以及帶貨直播間發現,部分價格低到離譜的金飾的“含金量”,需要打上問號。另據了解,多個電商平臺銷售的黃金產品因涉嫌以假充真、摻雜摻假等情況,被消費者頻頻投訴。
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面對低價黃金產品,消費者應保持警惕,理性消費,避免陷入“黃金陷阱”。同時,電商平臺應加強監管力度。
沒撿到便宜還虧了
“9.9元包郵帶回專柜的兩枚戒指,福利不是天天有。今天開播,為了沖刺1萬粉絲,戒指拍1發2。明天就沒有這個價格了,只有10秒鐘時間,個位數即可帶回家!4月18日晚上11時,某電商平臺的一直播間內,女主播不斷吆喝著“開播第一天”,同時與100多名粉絲彈幕互動。不到30秒,屏幕右下角的鏈接貨品被搶空。

面對個位數的價格,直播間里一些消費者會發彈幕詢問是不是真黃金。主播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這是虧本賣,你問的時間,別人已經搶完了。”
黃金真的會這么便宜?店家會虧十萬、百萬補貼消費者?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隨后,經濟導報記者聯系到該店鋪的客服,對方表示,這款9.9元的金戒指材料是鈦鋼度k材質,并非黃金。
實際上,這種現象并不罕見。經濟導報記者又在多個電商平臺的直播間看到,主播們往往會用“自掏腰包、賠本讓利、虧損百萬、回饋家人”等俗套的臺詞來推銷所謂的黃金飾品。主播在介紹商品時也會有意識避開“24k真金”等關鍵詞,著重強調品牌效應,以此來模糊商品的材質,吸引消費者購買。
即使標明是足金的產品,消費者仍有買到假黃金的風險。截至4月18日,在黑貓投訴平臺,僅“假黃金”一項投訴就多達5444條,主要涉及黃金“掉色”“鍍金摻假”“含金量不足”等問題。
其中一位投訴者梁曉(化名)稱,其在某電商平臺黃金品牌的線上活動專柜購買了黃金戒指3枚共計4.8克,實付金額1710元,在購買時商家表示貨品是真黃金。收到貨后發現戒指克重不對,經過檢驗發現為假黃金,并且證書無相關貨物圖片及克重等信息,與郵寄物不符合。
在濟南做黃金回收業務的林斌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目前市面上假黃金主要是所謂的錫金和沙金!半m然都有‘金’字,但錫金是一種合金,成分中主要是錫和銅,沒有一點黃金。沙金主要成分是金、銀、銅等!绷直蟊硎荆a金和沙金的價格相當低。錫金產品在網上只要十幾塊錢甚至幾塊錢就可以買一件,沙金和黃金一樣按克算,現在一克不到30元。
林斌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別看錫金不帶一點黃金,但成品通體金黃,不怕切割,即便切開內部也是金色;吸鐵石不吸;放水里秒沉;火燒、清洗都不掉色;佩戴也不過敏。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肉眼根本分辨不出黃金真假。
正如林斌所說,在1688平臺上,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一款仿黃金古法傳承手鐲3毫米、4毫米、5毫米和6毫米粗的價格僅為5元、9元、11元和13元。

而經濟導報記者在世茂廣場的世紀緣珠寶看到一款相似的古法黃金手鐲,重29.06克。根據4月19日當天“999足金”630元/克的價格,再加上69元/克工費,該手鐲總價約20313元。

監管需跟上
濟南一家金店的總經理韓瑞強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者購買黃金一定要去線下的實體店,雖然價格相對貴一點,但品質有保證,一旦有問題還能解決。
在韓瑞強看來,這些黃金騙局往往是抓住消費者貪便宜的心理,以超低價格、會員日福利等套路吸引消費者眼球,再輔以假證書和以假亂真的技術手段。然而,天上不會掉餡餅,消費者應該保持警惕,理性消費,避免陷入這些商家的陷阱。
韓瑞強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在一些電商平臺還有不少傍名牌的店鋪。
如果你在線上看到一家名為“周大褔品牌店”的店鋪,是不是會認為這是周大福的線上店?那你就錯了,仔細看,兩個“!弊植灰粯,一個是“!币粋是“褔”。而且,這種傍名牌的店鋪還不少。

經濟導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線下的黃金飾品店會在最顯眼的位置標注當天金飾價格,消費者一進入門店就可以看到。在柜臺里,每一件金飾都掛著成分、克重、工費標識,并且都帶有質檢卡。但是在一些線上銷售平臺,部分商家利用消費者無法當面看見金飾實物的情況,一步步引導消費者走進買單圈套。
“消費者如果買到假黃金,維權也是個大難題。店鋪主播甚至平臺來回踢皮球,最后時間、精力耗不起的消費者,只好自認倒霉!表n瑞強表示。
“對于電商平臺賣假黃金的行為,加強監控是至關重要的。”短視頻與電商直播“新農人”培育計劃組織者之一袁帥表示,電商平臺應建立嚴格的商家入駐審核機制,對銷售金銀制品的商家進行嚴格的資質核查,確保其具備合法經營資格。
同時,平臺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商家進行抽查,確保其銷售的黃金產品符合相關標準和規定。其次,電商平臺應利用技術手段加強對售賣黃金制品的監測。對于發現的違規行為,平臺應采取嚴厲措施,包括下架商品、封禁店鋪、追究法律責任等,以儆效尤。此外,電商平臺還可以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共同打擊制假售假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