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一輪問詢回復逾兩個月后,納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納百川”)近期對外披露了二輪問詢回復意見。從監管問詢問題來看,納百川報告期內研發人員大增以及大客戶依賴問題被重點關注。過去幾年,納百川營收規模雖逐步擴張,但其關聯交易、毛利率下滑等問題也受到關注,并為其闖關之路蒙上了一層陰霾。
研發人員數量大增
2022年、2023年兩年時間,納百川研發人員數量實現翻倍。
深交所官網顯示,納百川IPO在2023年9月27日獲得受理,公司專注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熱管理、燃油汽車動力系統熱管理及儲能電池熱管理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電池液冷板、電池集成箱體、燃油汽車發動機散熱器、加熱器暖風等。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納百川研發費用中職工薪酬分別為733.78萬元、1330.93萬元、1708.96萬元,主要系研發人員人數增長、平均薪酬提高所致。2021—2023年,納百川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65人、103人、128人。
深交所要求納百川說明報告期內新增較多研發人員的原因,與生產、銷售等其他部門人員變動趨勢是否一致,是否屬于臨時招募或從其他部門調崗,研發人員是否具備從事研發活動的能力。
納百川對此表示,隨著下游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產品需求日益多樣化,公司為適應電池液冷板的技術開發需求,保證研發項目的順利推進,根據研發項目的需求相應增加研發人員。報告期內,公司研發項目數量具有明顯增加,各期新增研發項目分別為19個、30個、25個。總體來看,公司研發人員的增長與研發項目需求的增加相匹配。
納百川同時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研發人員與生產、銷售等其他部門人員變動與公司發展階段、業務模式相匹配。
重度依賴寧德時代
無論一輪問詢還是二輪問詢,納百川向寧德時代的銷售情況均被監管關注。
報告期內,納百川直接銷售及通過電池箱體廠等配件商間接對寧德時代供應產品的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50.33%、53.73%及48.94%,占比較高,公司對寧德時代構成重大依賴。
招股書顯示,寧德時代最近幾年均為納百川的第一大客戶,納百川除向寧德時代直接銷售外,其主要客戶中的寧德凱利、寧德聚能、浙江敏盛系電池箱體生產企業也在向納百川采購電池液冷板與電池箱體并進行組裝后,將產品最終銷往了寧德時代。
深交所要求納百川說明下游主機廠客戶、寧德時代對公司供貨數量的決策影響情況,若寧德時代減少對公司采購份額或終止合作,公司的應對措施及有效性,公司對寧德時代重大依賴對公司是否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納百川表示,公司在寧德時代電池液冷板供應鏈中占據重要份額地位,寧德時代減少對公司采購份額或終止合作的風險較小。
除寧德時代外,納百川也在招股書中提及多家汽車品牌,其表示,“其產品配套供應T公司、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哪吒汽車、零跑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廣汽集團、長城汽車、上汽榮威、東風日產、奔馳、大眾等。”
按行業經驗,“T公司”疑似為眾多供應商鑒于保密協議限制而在公開場合對特斯拉采用的匿名。而“T公司”兩款車型疑似為寧德時代為特斯拉配套的Model 3與Model Y。
主營業務毛利率走低
闖關IPO關鍵時刻,納百川2023年盈利水平也出現下滑,公司全年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9825.49萬元,對應實現扣非后歸屬凈利潤約為8925.78萬元;而在2022年公司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1.13億元,對應實現扣非后歸屬凈利潤約為1.11億元。
報告期內,納百川的主營業務毛利率也在逐年走低。數據顯示,2021—2023年,納百川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3.47%、22.36%、19.84%。
是什么因素令納百川沒有跟上寧德時代的步伐?公司解釋主要是因為滁州工廠產能提升出現問題。問詢回復顯示,納百川2021年、2022年的總體產能利用率分別達到100.81%和102.11%。至2023年,產能利用率突降至83.41%。對于產能利用率下降的原因,公司解釋是滁州工廠于2023年二季度開始投入產能,但因設備磨合不佳始終無法有效提升產能,因此導致總體產能利用率低下。
此次沖擊創業板上市,納百川擬募資8.29億元,分別投向納百川(滁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60萬臺套水冷板生產項目(一期)、納百川(泰順)新能源有限公司泰順生產基地擴產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此外,納百川是一家較為典型的“家族企業”。據了解,納百川控股股東為陳榮賢,實際控制人為陳榮賢、張麗琴和陳超鵬余,其中陳榮賢和張麗琴系夫妻關系,兩人均出生于1969年,陳超鵬余系陳榮賢與張麗琴之子,出生于1993年,三人直接持有和間接控制公司合計55.58%的股份。(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