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滬深交易所集中發布公告,對6月中旬的指數樣本股調整名單進行了公示,涉及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等多個主要指數。從本次指數調樣情況看,主要指數的科技股權重均有所增加。相關專家據此認為,“科技含量”提升體現了上市公司向高科技、高端制造方向的轉型升級態勢。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以來,證券行業積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頭部證券公司,積極將自身打造為具有影響力的“價值發現者”與“信息傳遞者”。上述主要指數的合理化調整,正是為了更好地“發現價值”和“傳遞信息”。
一般而言,調入個股往往是過去一段時間流動性增長、市值增加的公司,在調入后獲更多配置資金買入,可能會進一步強化當前的市場風格。今年以來,“中國版平準基金”落地,中央匯金公司表態將堅定增持各類市場風格的ETF;“長錢長投”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積極入市。
本次指數調整,旨在納入更具代表性的優質企業,以此優化指數表征性,從而使指數更精準刻畫產業結構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一條從“科技型中小企業”到“小巨人”,再到北交所上市的發展路徑,清晰地出現在制造業企業面前。北交所在5月30日公布的北證50樣本股調整名單,不僅證明了北交所市場“專精特新”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持續強化,還進一步提升北證50指數的投資價值。
本次指數調樣“科技含量”的提升,明確向投資者傳遞出如下積極信息:科創型企業、先進制造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已成為公認的高價值投資標的,而國民經濟向著高科技、高端制造轉型升級更是大勢所趨。
投資機構則應該在完善機構定位,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的同時,加強對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科創企業等的支持,為其提供定制化的投融資方案,圍繞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