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椰子水作為一款植物性天然飲品,因其低熱量、富含電解質和維生素等特點,在市場上受到了廣泛歡迎。IF椰子水更是以其年售11億元的戰績,成為中國內地及香港椰子水市場的佼佼者。

IF椰子水品牌的母公司IFBH Limited(以下簡稱“IFBH”)于2025年6月15日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計劃在香港主板掛牌,中信證券為獨家保薦人。這一動態不僅反映了中國健康飲品市場的爆發潛力,也揭示了消費品牌全球化布局的新趨勢。
以“健康”標簽精準卡位
中國飲料市場中,以椰子水為代表的品類呈現井噴式增長。經濟導報記者調查走訪發現,部分產品憑借“100%泰國原裝進口”“0添加糖”等健康標簽切入主流價格帶,在濟南各大超市及便利店,消費者僅需9.9元就能買到一瓶IF椰子水。這種高性價比策略成功超越了Vita Coco等溢價較高的國際品牌。
從財務表現看,IFBH的業績增長堪稱亮眼——2024年營收1.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51億元),同比激增80.2%;凈利潤3331.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43億元),同比近乎翻番;毛利率從2023年的34.7%提升至36.7%。
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中國消費者正在經歷從“喝飲料”到“喝健康”的轉變。IF通過透明瓶身設計直觀展現產品天然屬性,配合線上線下全渠道布局,逐步打開市場。
據介紹,真正的爆發點出現在2022年,通過與頭部主播合作,IF實現銷售額環比激增300%,一舉登上天貓品類銷量榜首。這一系列戰略調整,展現了IF對中國市場特性的精準把握和快速應變能力。
“目前椰子水的核心客戶群體非常精準,都市白領大概能占比一半,還有運動補水場景和母嬰群體。”快消品行業資深從業者葉飛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健康飲品的競爭本質是場景卡位戰。“IF將產品與‘運動后補水’‘下午茶輕食’等場景深度綁定,使其從飲料蛻變為健康生活方式的符號,這正是其市占率持續提升的核心邏輯。”葉飛表示。
競爭格局加速演變
椰子水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加速演變。“現在商超貨架上椰子水品類的SKU數量同比增加了1.5倍,價格帶從5元到25元全面覆蓋,競爭已經進入全維度比拼階段。”葉飛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2023年以來,中國椰子水品牌數量從32個增至50余個,佳農、椰泰等本土品牌通過供應鏈整合切入中低端市場,而Vita Coco借助華彬集團分銷網絡加碼線下渠道。

目前椰子水賽道的玩家還在不斷涌現,盒馬、叮咚開始售賣自營椰子水品牌,比如,盒馬推出9.9元/升的自有品牌。如今,IF也面臨著本土品牌的價格競爭和供應鏈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行業已顯現價格競爭壓力。2024年線上渠道椰子水平均售價較2022年下降37.6%,同期泰國椰子原料價格因高溫減產上漲30至40%,頭部企業面臨"成本上行、售價下行"的雙重考驗。
此前,IFBH采用"超輕資產"運營模式:生產環節外包給泰國前五大代工廠,銷售端以經銷商體系為主,這種模式使其在擴張初期實現低資本開支高增長。
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IFBH認為主要原料供應和價格面臨多種無法控制的因素,未來將引入其他采集商來改善,希望在2025年底將General Beverage的原料供給量下降到70%以下,并希望在2027年前進一步下降至50%。
面對市場挑戰,IF正加速戰略轉型。公司此次集資將用于加強倉配能力、品牌建設、鞏固在中國的市場地位、拓展澳洲、美洲及東南亞業務、提升產品開發能力,以及在亞洲、北美或澳洲組建策略聯盟及進行收購。
消費品市場掀上市浪潮
IFBH的上市進程是港股消費品資本化浪潮的縮影。
2025年港股消費品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上市活力。據港交所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已有7家消費企業成功登陸主板,包括布魯可、紐曼斯、舒寶國際等細分領域龍頭,以及古茗、蜜雪冰城、滬上阿姨等新茶飲代表,覆蓋玩具、食品、餐飲等多元賽道。這一數量已達2024年全年上市消費企業(10家)的70%,若按當前節奏推算,2025年港股消費IPO數量或創近五年新高。

"今年港股消費板塊的上市節奏明顯加快,單月申報企業數量已達到往年季度水平。延續去年熱度,今年消費賽道依然會受到投資者青睞。"資深行業評論員孫瑞雪表示,今年2月,蜜雪集團(02097.HK)在港交所公開發售以認購倍數達到5125倍、認購金額超1.77萬億的成績創下港股打新新紀錄,成為港股市場現象級IPO事件。
赴港上市企業的優異表現,無疑激發了更多未上市消費企業的熱情。截至5月底,2025年向港股遞交招股書或更新聆訊資料的消費企業已達到15家,僅4月份就有7家企業提交申請。經濟導報記者在搜集資料中發現,這些企業中,既有遇見小面、鳴鳴很忙等首次提交招股書的企業,也有海天調味、東鵬特飲、三只松鼠等已在A股上市,如今尋求“A+H”兩地上市的老牌消費企業。
港交所自2024年起推出針對A股企業的"快速審批通道",將上市審核周期從平均6個月縮短至3至4個月。可以預料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會有更多消費企業以謀求在港交所上市。
“港股市場具有較強的國際影響力,企業在此上市可提升國際知名度,為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礎,同時港股的再融資相對方便,有利于企業后續的發展和擴張。”孫瑞雪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在新消費時代,單純依靠品牌溢價或渠道鋪貨已經不夠。投資者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同時密切關注供應鏈效率的提升。能夠在這兩方面都做得好的企業,更有可能成為長期贏家。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