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宣布了八項重磅金融開放政策。
具體來看,八項政策分別為設立銀行間市場交易報告庫,設立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設立個人征信機構,在上海臨港新片區開展離岸貿易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發展自貿離岸債,優化升級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在上海“先行先試”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創新,會同證監會研究推進人民幣外匯期貨交易。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八項金融政策,與當下全球經濟一體化與金融開放、金融創新與科技發展、國際貿易與離岸金融、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背景及發展情況緊密相關。
在數字經濟時代,金融創新與科技發展密不可分,在上海“先行先試”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創新,以及推進人民幣外匯期貨交易,能夠精準支持實體經濟重點領域,豐富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工具,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質量。設立交易報告庫和個人征信機構,能增強金融市場信息透明度與信用體系完善度,助力市場穩定運行。自貿離岸債的發展將遵循"兩頭在外"的原則和國際通行的規則標準。這一創新金融產品將為"走出去"企業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優質企業拓寬融資渠道,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
山東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吳瓊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這些政策釋放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持續深化改革開放、重視金融科技創新的信號,未來將推動金融市場產品豐富與國際化,精準扶持實體經濟產業發展,提升我國金融體系國際競爭力,推動國際金融格局向多元化方向演變。”
“我覺得設立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是較為引人注目的舉措。”吳瓊表示,數字人民幣是新興事物,在國際運營方面面臨諸多挑戰,這一舉措有助于推動數字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提升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促進數字金融創新,為跨境支付結算等提供更高效、安全的解決方案,對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和金融國際化戰略具有關鍵作用。此舉措也是減少對美元穩定幣的依賴、在數字經濟時代爭奪金融規則主導權的重要舉措,有助于在數字人民幣國際化運營中建立規范的監管和運營體系,與全球穩定幣監管趨勢相呼應,同時為數字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合規使用和推廣提供保障。
此次八項政策是中國金融改革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引領”的里程碑之一。業內專家建議,在落地過程中要堅持“政策創新+技術驅動+市場協同”,將政策紅利轉化為實體經濟的持續增長動能。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楊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