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岳硅材(300821.SZ)發布公告稱,收到參股公司山東東岳未來氫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未來材料”)書面通知,其已通過山東證監局的上市輔導驗收。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未來材料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進行上市,若其能成功登陸A股,將成為“東岳系”旗下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此次輔導工作進行了兩個月
據悉,3月10日,未來材料與中信證券簽署了輔導協議,并按相關規定及雙方約定開展輔導工作,3月12日,未來材料完成備案,正式進入輔導期。
輔導工作完成報告顯示,從完成備案至今,中信證券共開展了兩期輔導工作。中信證券認為,未來材料具備成為上市公司應有的公司治理結構、會計基礎工作、內部控制制度,公司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5%以上股東和實控人等已全面掌握了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則。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短短兩個月,未來材料就已完成上市輔導。這番速度的背后,或許與其三次啟動上市輔導有關。此前,未來材料分別在2020年10月、2023年9月進行過輔導備案,但兩次上市輔導均未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進行輔導備案時,該公司提交的簡稱為“未來氫能”,而此次輔導申請,公司簡稱更改為“未來材料”。
資料顯示,未來材料成立于2017年12月,位于山東淄博市桓臺縣,實控人為張建宏,主營業務為高性能燃料電池膜等氫能材料、高性能含氟聚合物以及高端含氟系列產品等。
目前,未來材料擁有從六氟環氧丙烷(HFPO)開始的中間體、單體、樹脂、膜這一完整的燃料電池膜及關鍵材料產業鏈布局,形成了特種含氟精細化學品、特種功能含氟聚合物、特種含氟功能膜材料三大產品群。2022年,未來材料被山東省認定為“獨角獸”企業。
2025年2月,該公司啟動了300萬m²/a全氟質子膜及配套化學品項目,總投資5.6億元,計劃2028年投產,項目涵蓋液流電池膜、燃料電池膜、水電解制氫膜等多個領域,將進一步鞏固其在氫能材料領域的領先地位。
或成為“東岳系”第三家上市公司
資料顯示,未來材料所屬的東岳集團于1987年成立,2007年成功在香港上市。創始人張建宏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堅定的科技創新理念,帶領東岳集團在氟硅材料領域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一路從一家鄉鎮化工企業發展成為現在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產基地。
2006年12月,東岳集團成立了東岳硅材,目前東岳集團持有其44.4%的股份。據悉,東岳硅材是我國有機硅行業中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具備年產60萬噸有機硅單體的生產能力,具備從金屬硅粉加工到有機硅單體、中間體以及下游硅橡膠、硅油、硅樹脂、氣相白炭黑等系列深加工產品的一體化生產能力,并對相關副產物進行綜合利用,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配套。公告顯示,東岳硅材也是未來材料股東,直接持有其2275萬股股份,占本次公開發行股票前未來材料總股本的5.14%。
早在2020年3月,通過分拆上市的方法,東岳硅材成功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據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近幾年業績波動較大。2022年至2024年東岳硅材的營收分別為67.34億元、48.01億元、51.5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11億元、-2.72億元、5282.66萬元。
而母公司東岳集團2024年業績比較穩定。財報顯示,2024年氟硅化工行業市場受外部整體環境影響變化較大,產品價格也隨之調整,該公司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優化市場配置。2024年東岳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41.81億元,同比下降2.15%;實現凈利潤為8.11億元,同比增長14.55%。
值得注意的是,“東岳系”在資本市場已擁有以上兩家上市公司。若未來材料能成功登陸A股,將成為“東岳系”旗下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為了解未來材料的上市工作安排,經濟導報記者6月19日致電東岳硅材,相關人員表示,“這個我們也不清楚,具體要看那邊的推進。”隨后記者致電未來材料,但相關電話無人接聽。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楊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