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基金日前發布公告稱,因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條款,萬家新能源主題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于6月初進入清算期,日前已完成清算。
此前,富榮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布提示性公告稱,旗下富榮醫藥健康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或將于2025年6月29日起進入清算程序。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被清盤的發起式基金達41只,僅6月份就有15只發起式基金被清盤,還有上百只發起式基金面臨清盤風險。
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發起式基金成立門檻相對較低,但有“成立滿三年時規模必須大于2億元,否則自動清盤且不可延期”的要求。“無論基金業績如何,這一規則都會導致大量發起式基金在成立三年后被集中淘汰。”濟南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規劃師李娜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發起式基金密集清盤
經濟導報記者在《萬家新能源主題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清算報告》中看到,該基金于2022年5月23日至2022年5月27日向社會公開募集,基金合同于2022年5月31日生效。截至2025年5月31日,該基金凈值低于2億元,總份額約為3515.78萬份,其中萬家新能源主題A份額約為1877.76萬份,萬家新能源主題C份額約為1638.02萬份。因此,2025年6月1日(含)起該基金進入清算期。
《富國滬港深優質資產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清算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5月17日,該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清算后剩余資產為1810.08萬元。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6月份,包括上述2家被清盤的發起式基金在內已經有15家發起式基金被清盤。如安信量化優選股票發起式基金,清盤時規模小于1000萬元;瑞達策略優選混合發起式基金和富榮量化精選混合發起式,清盤時規模均小于1000萬元。
此外,富榮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布提示性公告稱,旗下富榮醫藥健康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或將于2025年6月29日起進入清算程序,并按照《基金合同》的約定履行基金財產清算程序。
李娜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相較普通類別產品,發起式基金的成立門檻較為寬松。產品形式上,發起式基金是由基金公司股東、高管、基金經理等承諾認購一定金額并持有一定期限的產品。發起資金認購金額不低于1000萬元,持有期限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不低于3年。但在退出機制上,若基金成立三年后規模低于2億元,會觸發基金合同終止,強制清盤。
“為了讓基金快速成立,趕上市場熱度,不少基金公司都會選擇采用發起式形式設立基金,希望用短期亮眼業績吸引投資者注意,快速做大基金規模。”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山東區域總監陳猛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但在成立后,大多數發起式基金遭遇業績‘滑鐵盧’,投資者大面積贖回,最終因基金規模低于2億元而被清盤。”
上百只基金拉響清盤警報
事實上,當前發起式基金已經成為清盤高發區。
陳猛告訴經濟導報記者,雖然6月份已經有15只發起式基金被清盤,但市場上還有上百只發起式基金拉響清盤警報,未來幾個月內或許會有更多發起式基金被清盤。
Choice數據顯示,自2022年三季度起,全市場共成立196只發起式基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僅有90只基金規模超過2億元,余下的106只基金中,超過70只規模低于5000萬元,40只規模不足2000萬元,部分基金規模甚至只有幾百萬元。
在陳猛看來,發起式基金需要基金公司自身的資本投入,不少發起式基金一直都是迷你基金,規模做不大。這類基金由于較小的管理規模往往面臨著較高的運營成本,長期侵蝕基金收益,不利于吸引資金加入,從而使得基金規模難以長大。“對于基金公司而言,運營迷你基金其實并不劃算,是種資源浪費。而對于投資者而言,基金后續清盤也會損失本金。”
除了規模做不大外,發起式基金的另一個特點是同質化嚴重。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已經清盤的產品中不少基金以新能源、醫藥為主要投資方向。過去三年,受市場行情等因素影響,上述板塊深度調整,清盤時,不少基金的累計凈值已大幅低于1元面值,意味著成立以來持有人總體虧損。
在6月份清盤的發起式基金中,就有多只基金是新能源主題基金。如萬家新能源主題混合型發起式基金、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混合發起式基金、寶盈新能源產業混合發起式基金和長城新能源股票發起式基金。清盤原因均為觸發了合同中的清盤條款。
“過去三年,受市場行情等因素影響,新能源板塊跌幅巨大,清盤時不少基金成為‘四毛基’、‘五毛基’。”李娜表示。
仍以萬家新能源主題混合型發起式為例,該基金C類份額成立于2022年5月末,正值新能源市場高點。2022年12月,萬家新能源主題混合型發起式新增A類份額產品,當年末該基金份額合計8000萬份,基金資產凈值約為8000萬元。
但市場持續下跌疊加其他原因,讓這只本就規模不大的基金遭遇了大量份額的贖回。根據基金定期報告,僅在2023年第三季度,該基金份額合計減少了2000萬份,截至2025年5月末其只剩下約3515.78萬份。
李娜認為,目前基金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基金公司不能利用發起式基金成立門檻低盲目成立新產品,不應該將其當作熱點營銷的工具。“只有基于長期投資價值出發,以特色策略打造差異化產品,發起式基金才能擁有長期生命力。”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