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近日下發了《關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及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2025年、2026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和重點用能行業綠色電力消費比例。
對各地而言,這兩個指標非常關鍵。其中,2025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為約束性指標,按此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考核評估;2026年權重為預期性指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按此做好項目儲備,并結合2025年消納責任權重完成情況優化納入新能源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的電量規模,結合新能源消納需求,同步加強調節能力規劃建設等配套措施,進一步提高電力系統消納和調控水平。
在電解鋁行業基礎上,2025年指標增設鋼鐵、水泥、多晶硅行業和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色電力消費比例。經濟導報記者梳理發現,山東2025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總量為26.2%,重點行業綠電消納來看,山東2025年電解鋁、鋼鐵、多晶硅、水泥行業綠電消納比例均為為26.2%,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電消納比例為80%;2026年電解鋁、鋼鐵、多晶硅、水泥行業綠電消納比例均為28.3%,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電消納比例為80%。




《通知》明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完成情況核算,以本省級行政區域實際消納的物理電量為主、以省級綠證賬戶購買省外的綠證為輔,2025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應在當年完成,不再轉移至2026年。重點用能行業綠色電力消費比例完成情況核算以綠證為主,2025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對電解鋁行業綠色電力消費比例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對鋼鐵、水泥、多晶硅和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色電力消費比例完成情況只監測不考核。
指標下達有望催生新一輪綠證交易熱。
綠證,又稱“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是衡量和交易綠色電力的唯一憑證。中電聯近日發布的《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5》顯示,2024年,電力行業積極構建綠電、綠證市場體系,不斷完善交易機制,促進綠電、綠證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全年核發綠證47.34億個,同比增長超28倍。全國綠證交易規模4.46億個,同比翻兩番,其中綠證單獨交易2.77億個,以跨省交易為主;綠色電力交易綠證1.69億個,以省內交易為主。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